Category: 教会历史

  • Reflection on The Life of Jonathan Edwards

    Reflection on The Life of Jonathan Edwards

    Introduction

    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theologians and pastors in New England in the history of North America. He was a puritan pastor, a theologian, a missionary to the Indians, and president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This brief paper will discuss his passion, God-given abilities, and circumstances that made him one of the central figures of the First Great Awakening (1726-1760).

    The passion of Jonathan Edwards

    Edwards was a man with a single focused passion, that is, to wholly devote his life to God[1]. All his life’s endeavors, including his education, family, and ministries, were driven by this one passion.

    Edwards’ passion for the Lord started at a young age. He was the only son of eleven siblings. His father, Timothy Edwards, was a pastor at East Windsor for sixty-one years. Timothy was a Harvard graduate with an extensive library at his home. He was a strict puritan pastor and a great preacher, and his preaching had caused revival at the East Windsor church. His passion for the Lor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is son. Jonathan Edwards’ passion for the Lord was apparent even at a young age[2]. For example, he built a prayer booth in a remote swamp and frequently prayed there before thirteen.[3] When he was a student at Yale, he often wandered in the fields, woods, and hills and repeatedly saw the glory and beauty of God’s love in Christ.

    Edwards was driven by a dedication to principles and set a high standard to live a wholly devoted Christian life. He was willing to pay the price once he was convinced on a principle and was famous for having 70 life resolutions that he read once a week.[4]

    His passion for God could be seen in his passion for having a pure church, where only the regenerated could be a church member. Therefore, he attempted to stop the halfway covenant practice started by his grandfather, Solomon Stoddard, which allowed children of unregenerated church members to be baptized. He also wanted to restrict communion to only communicant church members, who could witness their conversion experience.

    His passion for God can be seen in his missionary effort to the Mohican and Mohawk Indians. After he was dismissed from being the pastor at Northampton, he had a few options but chose to go west to preach the gospel to the Indians and lived in a rural area. However, when the Indians were attacking many towns in New England, Edwards chose to stay at Stockbridge to continue ministering to the Indians. One time, he even sent his ten-year-old son Jonathan Edwards Jr. to accompany a missionary to go into the wilds of the upper Susquehanna Valley to evangelize to the Indians during 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5]

    God-given abilities of Jonathan Edwards

    Edwards was known as one of the greatest theologians ever in America. He was gifted in three areas. First, he had a brilliant mind that allowed him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logically on theological concepts and life. Second, he was gifted with the ability to express his thought in writing. Third, he was a gifted preacher.

    Edwards was a gifted theologian. He was a thinker. JI Parker wrote: “His theology of rev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single contribution Edwards has to make to evangelical thinking today.”[6] His theological works made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theology of the colonies and all the way to the 21st century.[7]

    Edwards was not only gifted with a powerful logical mind but was also a gifted and prolific writer. He thought with his pen and left many writings that hav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church in America and the world. Edwards had an amazing ability to collect and organize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various topics over thirty years of ministry. He organized these writings in eight volumes of books called the Miscellanies. Writing is learning for Edwards. He was known to write his thoughts on pieces of clothes on horse rides and pin them on his coat, and organize them when he returned home.

    Lastly, Edwards was a gifted preacher. He was meticulous in crafting sermons for maximum impact on the audience. His sermon “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sermons in the church’s history. His preaching resulted in the revival at Northampton and the churches along the Connecticut River in 1735-1737. Together with George Whitefield, the revival spread to the rest of the colonies in the First Great Awakening in 1740-1742. He crafted his sermons with his target audience in mind to help them see God’s glory. Therefore his preaching was effective to regular people, pastors, and even American Indians.

    Circumstances of Jonathan Edwards

    For someone to be an influential figure in the church’s history,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have a strong passion and spiritual gifts. He would also need the right circumstances to exercise his passion and gifts. Many circumstances in Edwards’s life enable him to be one of the prominent figures in the First Great Awakening.

    First, Edwards’s family background has shaped him to be a devoted Christian since he was a boy. His father, Timothy Edwards, was a pastor trained in Harvard College, wanted to train Jonathan as a preacher. Therefore, Jonathan received excellent training in Greek, Hebrew, and Latin since he was a boy, and he was able to enter Yale College at twelve years old. Second, Timothy was very serious in his sermons. He was a captivating preacher, and his sermons were designed to persuade. Jonathan Edwards learned from his father how to preach.

    Furthermore, Jonathan’s grandfather, Solomon Stoddard, was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preachers in New England. He was the pastor of the second largest church in Massachusetts for sixty years. The church needed someone with great potential from the Stoddard family to succeed him, and Jonathan was the ideal candidate. Jonathan became assistant minister to his grandfather at 24 years old and the pastor at age 26 when his grandfather went home with the Lord. At age 26, Jonathan became the pastor of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and influential pulpits in New England.[8]

    Second, he married a very godly and capable lady, Sarah Edwards. She managed the household and their farm well, allowing Jonathan to spend most of his time studying and writing.

    Third, Edwards’ friend, Isaac Watt, published Edwards’ first full-length book in England in 1936, “A Faithful Narrative of the Surprising Work of God in the Conversion of Many Hundred Souls in Northampton.” The book was Edwards’ account on the revival at Northampton, thus giving Edwards a transatlantic reputation as a writer and minister.

    Forth, he met the younger English Anglican evangelist George Whitefield in 1940. Jonathan was the theologian, Whitefield was the preacher. Together they led the First Great Awakening in America.

    Fifth, one of his daughters, Jerusha, was in love with David Brainerd, a devoted missionary to the Indian who died at a young age. Edwards wrote a biography of David Brainerd in 1749 after his death. It was the first biography printed in America to gain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and the first full missionary biography ever published. The biography became the most widely read of Edwards’ works.

    Sixth, Edwards would not have moved to Stockbridge to minister to the Mohicans and Mohawks Indians if not because of his dismissal from the Northampton church. And because he had more time at Stockbridge, he wrote some of his most influential works, including Freedom of the Will and The End for Which God Created The World.

    Seventh, if not because Edward’s son-in-law, Aaron Burr, the president of Princeton, suddenly died at 41-year-old,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council of congregational pastors, Edwards would not have become the President of Princeton.

    Lastly, Edwards was born between the arrival of the Puritans of New England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a result, his descendants and apprentices were among the leaders of the young Republic. Among them were a 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deans of law and medical schools, US senators, governors, majors, college presidents, judges, pastors, and professors.

    Conclusion

    Jonathan Edwards’ passion was to wholly devote himself to God. His passion for God can be observed at his young age in East Windsor, through his life as a minister of the gospel, and continued to his death as the President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God gifted him with a powerful logical mind, the ability to express his thoughts in writing, and the ability to preach powerful sermons. His life circumstances, including his family background, marriage, friends, ministry partners, dismissal from the Northampton church, and placement in history, have allowed him to exercise his passion and gifts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logians and pastors in New England in the history of North America.

    Bibliography

    Marsden, George M. A Short Life of Jonathan Edwards. Library of Religious Biography.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Pub, 2008.

    ———. Jonathan Edwards: A Lif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Murray, Iain H. Jonathan Edwards: A New Biography. Reprinted.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Trust, 2003.

    Nichols, Stephen J. Jonathan Edwards: A Guided Tour of His Life and Thought. Phillipsburg, NJ: P & R Pub, 2001.

    Packer, J. I. A Quest for Godliness: The Puritan Vision of the Christian Life. 1st US trade pbk. ed. 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1994.

    Piper, John, and Justin Taylor, eds. A God Entranced Vision of All Things: The Legacy of Jonathan Edwards. 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2004.


    [1] That is the conclusion of many biographers of Edwards, including Stephen Nichols. He wrote: “In Edwards one sees the whole person – heart, soul, mind, and strength-devoted to God.” Stephen J. Nichols, Jonathan Edwards: A Guided Tour of His Life and Thought (Phillipsburg, N.J: P & R Pub, 2001), 21.

    [2] Even though Jonathan’s zeal for the Lord was transparent at twelve years old, he did not meet his dad standard and was not yet among those who could make profession. See George M. Marsden, Jonathan Edwards: A Lif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4.

    [3] Iain H. Murray, Jonathan Edwards: A New Biography, Reprinted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Trust, 2003), 19.

    [4] Nichols, Jonathan Edwards, 38–39.

    [5] George M. Marsden, A Short Life of Jonathan Edwards, Library of Religious Biography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Pub, 2008), 123.

    [6] J. I. Packer, A Quest for Godliness: The Puritan Vision of the Christian Life, 1st U.S. trade pbk. ed (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1994), 316.

    [7] The evidence of this is the rows of books on Edwards in the DTS library. For over 300 years, theologians and pastors continue to write about Edwards. This is true even in the 21st century America because “Evangelicalism today is America is basking in the sunlight of ominously hollow success”, wrote John Piper. See John Piper and Justin Taylor, eds., A God Entranced Vision of All Things: The Legacy of Jonathan Edwards (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2004), 21.

    [8] Nichols, Jonathan Edwards, 53.

  • 中国教会历史年表

    中国教会历史年表

    (注:这资料原记载在 http://www.bodani.cn/article/?bk=100577&v=8)

    (注:这份资料多参考“中国教会知多少”,香港:证道出版社,1988。)

    635年 唐太宗年间景教(涅斯多流派)开始传入中国。

    781年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长安建立。

    879年 唐末因“黄巢之乱”,景教受牵连者众,从此一蹶不振。

    1279年 景教(也里可温教)随蒙古人统治中国而再次传入。

    1289年 天主教方济各会传教士孟德高维诺抵华。

    1583年 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罗明坚抵华。

    1610-1630年 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被称为“中国天主教会三柱石”。

    1633年 天主教道明会、方济各会入华,同时引发起礼仪之争。

    1689年 俄国东正教传入中国。

    1807年 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

    1822年 马士曼新旧约全书中文译本在塞兰坡出版。

    1823年 马礼逊新旧约全书中文译本在马六甲出版。

    1827年 中国传道人梁发按立为第一位中国牧师。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外国传教士可在中国沿岸五个港口范围内自由传

    道,欧美差会纷纷派传教士来华。

    1858及1860年 先后签订天津及北京条约,中国的宣教工作进入拓展时期。除西教

    士外,中国本地的传道人同工也开始被培育,布道工作成了这时期的首要工作。

    1865年 戴德生离中国传道会,创立中国内地会。

    1877年 教会与差会在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传教大会。

    1887年 李提摩太成立广学会。

    1890年 召开第二次全国传教大会,全国有宣教士1296名,华籍传道人也有1657名。

    1890-1911年 国人深感国势日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转而开始对西方文明感兴趣,教会在东北、河南、河北、由东、由西、或沿岸的福州、苏州、上海等地都有复兴,由区曲族更有群体归主的现象,加上西方兴起学生运动,有“剑桥七杰”等众多宣教士来华。

    1911年 中华民国成立、基督教拥有合法的地位、福音更兴旺。

    1911-1919年 中国教会的自立时期,华中有“中国耶稣教自立会”运动,华北有“中华基督教会”的自立运动。

    1917年 魏保罗及张灵生等于北京创立“真耶稣教会”。

    1918年 华人教会领袖发起“中华国内布道会”,是第一个华人自组的差传会。

    1919年 国语和合本译本新旧约全书出版。

    1920年 石美玉及胡遵理创立“伯特利教会”。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敬奠瀛于山东马庄创立“耶稣家庭”教会。

    1922 倪柝声等在福州开始创立“家庭聚会所”。并积极推行本色化运动。

    1922-27年 非基督教同盟运动。

    1923-27年 针对教会学校的收回教育权运动。

    1930年代 教会间更重视彼此的团结合一和“本色化”,倡议及强调自治、自养及自传(三自)。

    1936-1949年 经历了中日战争及国共内战,但信徒却越发增添,由五十三万(536689人)(1936年)增至八十三万(834909人)(1949年),总增长率达百分之五十六(56%)。

    1949年始 6月28日 中国基督教协进会在上海开会,青年会吴耀宗报告较早时他在北京与中共领袖会商的情况。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宗教团体有派代表参加,其中5人为基督徒,分别为吴耀宗、赵紫宸、邓裕志、刘良模及张雪岩。

    9月29日 政协会议议决接纳“共同纲领”,其中第五条明列保证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10月1日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25至27日中国基督教协进会执委会议在上海举行,赵紫宸提出动议要自养和自治。

    10月10日 协进会发出“给全国基督徒的第三封信”,表示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历史新纪元。

    1950年 5月2日 以吴耀宗为首的19位基督教领袖与周恩来在北京开会,主题围绕教会如何有效地支援政府,结果草拟了“基督教宣言”。

    6月13日 上海《解放日报》发表“控诉美帝国主义利用基督侵略中国之罪行”一文,两星期后韩战爆发。

    6月30日 一群宣教士及基督教领袖受邀到上海青年会聆听吴耀宗报告及与政府会商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公布,全面展开“土改运动”。

    7月5日 圣公会主教发表“教牧书信”,否认教会与帝国主义有关连。7月28日《基督教宣言》正式发表,题目全名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内容主要针对帝国主义对基督教的影响、拥护《共同纲领》、教会接受政府领导及进行改草等。

    7月30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重要社论。

    9月23日 “基督教宣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并刊登1500多人表示支援该宣言的基督教领袖名单。

    10月18-25日中国基督教协进会在上海召开第一届年会;议决支援“基督教宣言”在并促请各教会实行“三自”。会议吁请各宗派合组一个中国联合教会,同时又号召信徒拥护“土改”。

    10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韩战。

    11月 开始驱逐宣教士。

    11月2日 《人民日报》报导“五年内完成三自运动促进委员会”的成立。

    11月15日 上海宗教界召开抗美援朝大会。

    11月24日 《人民日报》转载了“对天主教基督教问题应有的认识”一文,指出“为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合理的办法应该是教会不去教堂以外传教。”

    12月 教会学校开始进行控诉美帝运动。

    12月29日 政务院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及宗教团体的政策决议”。

    12月下旬 约十万人(98596人)在“基督教宣言”上签名。

    1951年 1月 内地会决定撤走传教士和家眷,共计601名成人,284名儿童。

    2月12日 基督教燕京大学由政府接管。其他基督教学校亦陆续被接管。

    2月21日 中华基督教会函告名国宣教团体,告知因国内情况及政务院决议,该会决定停止接受外国任何金钱援助。

    4月16至21日

    上海宗教事务处召开“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会议”,有151位基督教领袖参加。会议发表了“联合宣言”及组成“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筹委会”。

    4月24日 《人民日报》社论呼吁要展开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控诉。

    5月15日 青年会干事刘良模发表“怎样开好控诉会”一文。自此,中国大陆报章及《天风》发表了一连串对“反动”基督教领袖的控诉文章。

    6月10日 第一个大规模的控诉会在上海举行,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

    7月8日 中、美、北韩开始停战谈判。

    7月12日 赵紫宸辞去世界基督教协会主席之职。

    天津救世军被禁止活动。

    8月4日 195名基督教出版人士在上海开会自我检讨,承认在基督教文字中有帝国主义毒素。

    9月10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通告表示愿意帮助各教会实行三自,凡已进行三自之教会可以申请减免税项。

    11月1至21日上海举行基督教政治学习班。

    12月 全国展开各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952年 4月 毛泽东结束“三反”,又展开针对工界进行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倪柝声在“五反运动”中被捕。

    1953年 7月27日 韩战结束。

    1954年 7月22至8日“第一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者包括232名来自62个不同教会团体的代表。会上吴耀宗报告过去四年三自运动的情况。“三自革新运动”改名为“三自爱国运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正式成立,并由吴耀宗出任主席。与会人士希望争取王明道支援“三自爱国运动”,但无效用。

    12月2至12日青年会全国会议在北京举行,吴耀宗向来26省市的23名代表报告5年来的发展。

    1955年 7月9日 王明道在《灵食季刊》发表文章,阐明他对三自运动的态度是本于“信和不信,不能同负一轭”的基础。

    7月21日 《天风》发表一篇6页长的文章,号召教会及基督徒控诉王明道拒绝参加三自运动。自此,一连串控诉运动在全国各地举行。

    8月7日 王明道讲道,题为“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他翌日被捕。

    10月 有当局宣布三自运动范围以外的任何基督教活动为非法,并号召全国基督徒参加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改造。

    1956年 1月29日 有关当局宣布破获“倪柝声反革命集团”。

    1月30日 上海宗教事务处召开控诉“倪柝声反革命集团”大会。

    2月4日 《浙江日报》社论宣称要肃清潜在基督徒聚会处的反革命分子。

    3月15至23日

    中国三自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举行,269人出席。吴耀宗指出中国教会已经和外国差会割断关系而由中国籍人士管理,所以中国教会史已合一。

    4月 基督徒聚会处改组并正式加入三自运动。

    5月 圣公会主教在上海开会并发表一封“教牧书信”,嘉许6年来三自运动的工作及教会的政治觉醒,又吁请共产党员对基督徒采较同情的态度。

    9月30日 王明道获释,并发表自我检讨。后又否定其检讨内容,于1958年4月再次入狱。

    12月5日 广学会、中华浸会书局,中国主日学协会及青年协会书局组成“中国基督教联合书局”。

    1957年 2月27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最高国务会议,就有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出了报告。“整风运动”开始。

    6月8日 《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号召开展反右派斗争。

    6月10日 全国三自会号召全国信徒积极参加反右运动。

    10月28日 中国三自会第十次全国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控自由传道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与会153人接受再教育和学习如何去揭发教会中右倾思想。三自常委会议联合发表言论,指陈崇桂政协会议发言是反党反共,诬苏崇美,诋毁三自的言论,其后陈氏被判劳改6年。

    1958年 8月30日 中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在河北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至此,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的“三面红旗”政策推出。

    10至11月 全国各地教会合并,上海200所教会合并为15所,北京64所合并为4所。

    11月10日 以吴耀宗为首的10位基督教领袖发表声明,号召要加强反帝爱国运动,清除残余的反动分子。

    1959年 5月 《天风》对《荒漠甘泉》一书进行批判。

    9月26日 吴耀宗为国庆献辞,是为“基督教在新中国”。

    1960年 11月12日 中国基督教第二次全国会议在上海举行,会期直至1961年1月14日。会议强调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继续进行思想改造和加强揭发所有非法活动。

    1961年 7月 《天风》对儿童主日学进行批判。

    1962年 4月18日 《解放军报》发表社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

    6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全国各地学生掀起“造反运动”。

    8月 北京红卫兵关闭、捣毁教会,焚烧圣经及属灵书籍,信徒被侮辱。此行动迅速蔓延至全国。

    8月8日 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会的决定”(即十六条)。

    12月 公开的圣诞崇拜禁止。红卫兵进入各大城市展开文化大革命。

    1967年 4月 复活节崇拜被禁。

    1971年 4月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恢复部分活动,安排外宾参加宗教活动。美国乒乓队访问中国大陆,一队员报告说他看不到任何基督教迹象和基督徒。

    8月3日 一些曾在劳改营劳改的牧师和传道人被派回广州负责接待外国访问的宗教人士。

    1972年 1月 在北京恢复有专为外交人员而设的主日弥撒。

    12月 外侨在北京庆祝圣诞。

    1975年 1月17日 中共通过新宪法,第二十八条列明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1976年 2月 加拿大长老会的E. H. Johnston访问中国大陆,会见丁光训。丁说南京神学院仍有12名教授,8名助教,都是由各三自机构支援的,他们正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课。他并说基督教已非专业化,基督徒聚会通常不在星期日,也不在教堂举行。

    1977年 3月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恢复进行各方面工作。

    8月8日 加拿大基督教会中国研究计划主任,应中国对外友好协会邀请访问中国大陆一个月。

    9月27日 《人民日报》发表“研究宗教,批判神学”一文,作者任继愈,重申“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并“深入揭露宗教神学用以论证教义的种种谬论”。

    10月27日 全国四届人大常委会议中,叶剑英提出要正确执行宗教政策。

    1978年 2月 全国宗教学研究会议在昆明举行,成立了中国宗教学学会,且留下3至5席位给港澳代表。

    3月1日 16名宗教人士参加第五届政协。

    4月10日 首次宗教学研究规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主张用马克斯主义观点研究教会历史。

    12月30日 中国无神论学会成立,其目的要“继承历史上无神论思想,推动无神论研究”。

    1979年 1月 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成立,目的为从宗教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对宗教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

    2月 全国首次宗教学研究规画会议,制定8年全国宗教学研究计划。

    4月9日 宁波教会重开,为文革后第一间重开教会。

    6月4-6日 上海三自召开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恢复组织。

    7月 海外一基督教机构秘密私运超过一百万本圣经进入中国。

    8月29日 中国宗教代表团出席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第三届大会,丁光训是团员之一。

    9月2日 上海沐恩堂恢复崇拜。

    9月17日 中国三自会主席吴耀宗病逝,年八十六岁。

    9月30日 广州东山堂重开。

    1980年 1月9日 王明道获释,返回上海居所。

    2月25-1日 中国三自会常委会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有来自16省市的37人参加。会议肯定三自政策;决定重印圣经,印行赞美诗和属灵书籍;恢复出版《天风》;促神学院复课;筹组全国的教务机构,并发表“告全国主内弟兄姊妹书”。

    3月8日 上海举行十年来第一次基督教婚礼仪式。新娘为英国人,新郎为美国人。

    4月4日 福州市在1979年底开放的教堂庆祝复活节,为文革以来首次。

    10月6-13日中国基督教第三届全国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各地的176名代表,肯定三自运动政策和原则,成立全国性教会机构,命名“中国基督教协会”。它和三自会分工合作,主要任务为教牧工作,栽培传道人,出版圣经灵修书刊,加强与各地教会和信徒的联络。

    10月20日 《天风》覆刊。

    12月 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函授科编印神学课程函授教材,印数一万份。

    12月6日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及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联合在上海青年会礼堂举行茶会、宣布青年会正式恢复活动,有150多人参加。

    12月23日 丁光训发表“十四点看法”,阐释了三自会在对外关系上的原则。

    1981年 2月28日 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开课,共有47名学生。

    3月-4月 全国三自会及中国基督教协会派出8人代表团访港,出席“亚洲基督徒见证谘询会议”,并与港教会人士接触及研讨。

    4月 “真道号”福音船(M.V.Logos)访问上海15天,部分船员参加公开教会崇拜。

    5月5日 福建三自会开办“义工进修班”,自此,其他地区亦相继举办。

    6月18日 加拿大基督教联合会代表团17人应三自会的邀请,赴中国作18天访问。

    9月12-21日香港教会团体领袖18人应中国基督教协会邀请访问内地,行程包括上海、南京、北京及广州。

    10月2日 中国基督教7名代表与另3名中国天主教代表同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由加拿大基督教协会主办的国际会议“新的开端”。

    12月14日 据新华社报导,中共官员说反动的名国传教士和“反革命分子”已渗透到中国大陆重新活动的教堂。

    12月12-30日

    美国基督教协进会代表团一行16人应中国三自会及全国基督教协会之邀请访问大陆。

    1982年 1月8日 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行3人应丁光训邀请到南京作私人访问。

    3月29日 云南省三自会和基督教协会通过“关于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的决定”,据报类似的文件在其他地区也有颁布。

    4月27日 澳洲基督教协会访问团低北京访问。

    8月 云南省三自会要求家庭教会登记,同时解散140处聚会点。

    9月19-24日三自、基协常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听取统战部及宗教事务局讲述宗教政策,并肯定了“定片、定点、定人”的“三定政策”。

    10月 丁光训访欧时表示,中国有基督徒200至300万。

    12月4日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其中第三十六条,有“信仰宗教自由”修款。

    12月5日 广州三自会发布“关于拥护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制止林献羔违法活动的口头宣传资料”,在林献羔家中举行的崇拜聚会随即停止。

    1983年 5月5日 全国两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讨论“坚决抵制李常受的异端邪说”。稍后宗教事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抵制李常受的呼喊派,呼喊派负责人大量被捕。

    7月13日 福建神学院招生40人。

    1984年 3月12-6日 由丁光训、韩文藻率领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11人经香港前往澳洲及新西兰访问。

    4月-5月 云南出版曲文《新约全书》第一版一万册,僳僳文圣经一万五千本。

    5月20日 丁光训在第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中透露,全国有1600间基督教堂和300万基督徒。

    8月2-8日 全国两会常务会议在北京举行,达成决议包括:

    1. 撤换三自会极左分子,即所谓“一贯正确”人物;

    2. 强调各地统战及宗教部门干部要吃透宗教政策;

    3. 要扩大团结面(就是不明道理也要团结);

    4. 教会要向外开放(引进国外亲友的技术和资金)。

    8月5日 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杨静仁在三自三十周年庆祝会上讲话,指责海外福音广播工作及反华势力。

    9月5-9日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及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代局长任务之接见香港基督教领袖,透露“三互”政策。

    9月7日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副会长,基协副会长江文汉逝世。

    《金陵协和神学志》覆刊。

    11月11日 德兰修女获全国两会邀请,访问中国。

    12月23日 香港《基督教周报》报导:三自会蔡文浩牧师称全国已印刷圣经130万本;《赞美诗新编》25万本。

    1985年 1月 据《中共问题资料双周》第141期报导,中共内部传达“宗教七禁”。内容包括:1. 禁止家庭聚会;2. 禁此秘密祈祷;3. 禁止政治涉入;4. 禁止跨县传教、讲道;5. 禁止与外国教会秘密联系;6. 禁止私自转让圣经书籍;7. 禁止私建教堂。

    2月18日 《光明日报》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的文章。

    3月5日 上海华东神学院成立。

    3月22日 丁光训接受香港一份基督教刊物访问时称,政府无压迫家庭教会,并表示两年内中国将成立联合教会。

    4月10日 宗教事务局局长任务之表示香港宣教士不得入内地传教。

    4月19日 爱德基金会在南京成立,丁光训为董事长。

    5月 江苏省两会印行《关于教会按立圣职、受洗、经济管理的条例》。

    6月5日 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重开后首届毕业生95名。

    7月2日 福建神学院重开后首届毕业神学生60名。

    7月3日 1960年以反革命叛国罪被判无期徒刑的天主教上海主教袭品梅获准假释出狱。

    7月14-27日

    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举行40年来首次基督教研讨会,主题为“在中国为基督作见证”,有200人参加。

    8月16-23日

    全国神学教育座谈会在浙江莫干山举行。会上提出目前神学教育困难包括:1. 选苗问题;2. 师资缺乏;3. 课程问题;4. 管理问题。

    9月12日 浙江神学院开课。

    10月27日 丁光训指出全国开放及新建教堂已达4000间,聚会点则有3万多个。

    11月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赵复三篇文章:“对宗教需要有更科学全面的认识”。

    1986年 4月1日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任务之等4人代表团访问香港。

    4月-5月 上海宗教事务局召开会议,邀请家庭教会负责人参加。第一天会上宣布此会议由政府宗教部门召开,非三自召开。第二天,编排小组时发现,每组均有三自成员,讨论内容集中于参加三自的好处与不参加的弊点。会议成期15天。

    《基督教周报》报导,《天路历程》中文译本在上海发行20万本,3天内即告售光!

    7月5日 一个名为“天父的儿女”邪教组织渗透内地大专院校,利用色情刊物及卖淫等方式吸收青年成员。据中国警方透露,已捕获该组织119名成员。

    8月 南非圣公会大主教杜图到华访问。

    8月16-23日

    中国基督教第四届全国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报告指出内地教堂超过4000所,神学院10所,基督徒3000万人,神职人员6000人。丁光训连任三自主席及基协会长。

    9月 北京燕京神学院成立,学制分初(1年)、中(2年)、高(4年)3种。

    9月25日 广东协和神学院覆校。

    1987年 1月16日 山西省基督教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开于坚持正常宗教活动的九项守则”,严格执行地方上宗教政策。具体规定包括:“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宣传品,应及时上缴或拒绝接受”、“抵制以传福音为名进行的医病赶鬼等非法活动”、“讲道应积极地引导信徒爱国爱教”等。

    1月21日 江苏省两会召开会议,通报1987年工作包括:为杜绝“自由传道”乱讲传、赶鬼医病、骗取钱财、造成混乱,省两会拟深入基层教会作调查,先选个别县作试点,试行颁发“传道证”。

    2月3日 全国两会会务会议在杭州举行,提到中国教会已从1980年的恢复阶段,进入建设阶段。要从恢复礼拜堂,转移到以搞好教会自治、自养、自传为主要任务。又强调农村教会工作重要性及提防海外反华命势力的渗透。

    3月 宗教事务局局长任务之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不要求宗教信徒放弃他们的信仰,只要求他们不进行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又要求宗教不得干预政治、司法和教育。

    5月初 美国联会卫理公会中国小组主任高恩牧师赴京访问丁光训,谈及中国教会与香港教会问题。丁光训指出:香港任何团体针对大陆进行传教运动,是违反中英联会声明的。

    5月12日 据报导,安徽某男子声称某月某日,“天堂游船”降临,并招募农民在河边等候。结果“天堂游船”迟迟没有出现,6名农民便投下海中溺毙。

    5月下旬 继“天父的儿女”活跃于内地大专院校,又有外星人教派的传道人在活动。一名男子自称是外星人后裔,赴北京宣称他进行了十年的“雷尔运动”,即迎接造物主耶路西外星人降临的运动。

    6月 国务院发出《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出版活动,主要以针对黄色书刊及迷信刊物为主。某些家庭教会因私自印刷属灵小册而遭查禁。

    6月25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定《广州市宗教事务行政管理暂行规定》,共6条,于7月1日开始实施。

    9月 南京爱德印刷厂开始印刷圣经。

    全国基协统计,中国有教会4044所,聚会点16868个,信徒3,386,611人,同工4574人,神学院11间。

    10月 山东神学院成立,成为中国大陆第十一间神学院。

    1988年 1月5日 天主教上海教区原主教袭品梅正式获法院裁定,减免剩余的假释考验期,并恢复政治权利。

    3月 陕西基督教圣经学校成立,为中国大陆第十二神学院校。

    4月 国务院宗教法进行座谈,整理成“国务院宗教法起草小组的报告”。

    4至8月 广州市包括林献羔主持的大马站教会在内约33个家庭聚会点接获警告,要求各聚会点必须加入三自会,否则便要停止聚会。

    4月13日 葛培理应“对外友好协会”和“基协”的邀请,往北京、南京、上海、广州作为期两周的访问。

    4月24日 据报导,河南家庭教会传道人徐永泽,在北京月坛公园被捕。徐氏前往北京原是希望会晤正在中国访问的葛培理,却于途中被捕。

    6月26日 孙彦理和沈以藩在上海沐恩堂被按立为主教。此为中国基督教会30多年来首次按立新主教。

    10月 丁光训与汪维藩联名发展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论文“近几年宗教研究上若干突破”专文,以因应大陆社会科学界日趋活跃的宗教研究。

    12月 全国两会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至1988年底内地有教堂6375所,聚会点20,602处,信徒4,551,981人,同工12,060人,神学生711人。

    1989年 3月5日 第一所东正教堂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正式开放。

    5月18日 中国基督教两会出席第二届洛桑会议。有条件地邀请三自会及家庭教会出席第二届洛桑会议为注入宗教对立,是分裂中国教会及违反中国宪法的行为。

    针对学生在北京的绝食示威行动,丁光训发表了“我们基督教界声授学生爱国行动”的声明,并称基督徒也参加示威游行。

    5月24-25日

    两会在上海的政协委员及常致函全国人大及政府,呼吁召开紧急会议,解决学生及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

    6月4日 解放军镇压在北京示威的民众,当局大力逮捕民运分子。

    6月9日 全国三自会副主席赵复三在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会议后,因曾表态支援学运而决定不回国。

    6月20日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表示完全拥护第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各项决议,即武力处理天安门事,推举江泽民取代赵紫阳任党总书记的会议决定。

    6月27日 全国三自及基协发表声明,拥护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决定。多个省市两会亦表示支援平息“反革命暴乱”。

    11月7日 全国两会于上海举行会务扩大会议,强调理顺三自、基协及教会之关系,并设立四个委员会,出版三自运动文献,设立神学教育基金,出版圣经及基督教文字。

    1990年 9月 丁光训主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言,强调坚持“第19号文件”为宗教政策的基础,反对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干预宗教活动。并把东欧政变与教会的关系归结为民族问题并强调党要落实民族和宗教政策,继续进行向来取得成效的宗教统战工作。

    1991年 2月 中国基督教协会获得世界基督教协会的会员资格。

    6月 中共中央颁发“第6号文件”,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提出所有宗教场所需登记,不允许境外团体干预及进行传教活动,而所有境外宗教团体的捐赠及访问需由省级以上政府或宗教事务局批,以及明言党员不得信教。

    7月28日 王明道在上海病逝,安息主怀,享年九十一岁。

    8月 中国教育部颁发一份关于防止宗教对学校教育影响的文件,指出要坚持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并对宗教妨碍教育情况严重的地方,指出要在政府领导下进行综合治理。

    11月 国务院发表《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文中提及中国宪法保障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的合法权益,并称没有信徒是因信教而被捕的。

    1993年 9月3日 梵蒂冈代表红衣主教埃及加雷抵达北京进行6天的访问,他是57年中梵断绝关系后首次访华的梵蒂冈高级官员。

    11月 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有关“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讲话,表示宗教人士要以支援党及政府的领导作为大前题,接受法律的规范,努力发挥宗教人士对社会的积极性。

    1994年 1月31日 中国总理李鹏签署了两项有关宗教的第144号及145法令,进一步限制境内宗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在大陆传教及要求所有宗教场所进行登记。

    2月11日 7位外国人因反第144及145号法令,在河南省被拘留四天。

    3至4月 大陆政府开始对犯罪活动进行“严打”,有些家庭聚会点也受到牵连,不少信徒被捕,聚会点被抄。据报导,上海市政府在三月要求国际基督教协会并在四月要求上海国际信徒会停止活动。

    7月 当局进行的“严打”活动转向针对“呼减派”,不少的呼喊派信徒被抓,同时,当局也要求家庭聚会点进行登记,而没有登记的教会则被罚款,抄家,有些地区的信徒甚至被捕。

    8月 据海外报导,北京家庭教会领袖,八十二岁的袁相忱,在不愿向官方登记的情况下,自愿停止有聚会点的家庭聚会。但后来信徒仍继续到来聚会,公安也禁止不了。

    8月7日 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并总干事,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沈以藩主教,在山东因心藏病发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1995年 2月 第一间由政府营办的宗教出版社正式成立,名为“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范围包括宗教政策、宗教学理论、宗教历史、文化研究及各类宗教经典等。

    2月7日 上海当局拘捕了邪教组织“被立王”的首领吴扬明。他宣传自己是“被立的王”,以自己为基督,奸淫妇女达百人,影响曾遍及数个省份。

    11月6日 据海外报导,大陆有关部门下达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宗教组织团体的领导和监督》的文件及《关于宗教组织、势力在城市、农村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陆现有各种宗教信仰的教徒合共7,000多万人,其中天主教及基督教信徒有2,500多万人。报告指出教会在社会上已形成一股有形、无形的政治意识力量,并正在迅速发生作用。

    1996年 1月14日 中国国务院国务委员司马义,艾贾提在全国宗教局长会议上,列出对宗教活动所进行登记作为全年首要的宗教工作,并要着“抓重点、攻难点、解决热点问题”,加强对宗教活动的规范。

    6月 温州有多位儿童主日学领袖被捕并被判多年劳改。

    6月 广东省一位年青牧师因为到其他县去传福音而被三自会组织禁止,后被掠夺牧师职份。

    7月1日 由8间基督教出版机构组成的香港基督教出版联会访问团,到大陆探访多间神学院及教会,并将1,000本属灵书籍赠送予上海华东神学院,又于7月5日把近百本属灵书籍赠送给南京金陆神学院。

    9月 深圳有信徒领袖私自印刷属灵书籍被抄家和拘留审问。

    12月9日-97年1月2日

    第六届全国基督教会议在北京举行,韩文藻发表《两会工作联合报告》,信徒人数由1994年500多万,增长至1,000多万;教会由七千多间发展至12,000多间;聚会点则由20,000个增加至25,000多个。另外,牧师人数约有1,000,其中800个是在1992年间按立的,而在17所神学院及培训中心毕业的神学生约有2,700位。

    1997年 1月 《天风》发表1980年至1996年12月31日期间,在大陆正式印刷及发行的各类圣经总达17,180,920册。

    1月3日 身兼三自会主席及基协会长的丁光训主教正式退休。新的三自会主席为罗冠宗,基协会长为韩文藻。

    4月2日 南京爱德印刷公司印制的各种版本圣经已经己达1,500万册。

    7月7日 全国两会负责人罗冠宗、韩文藻就海外对大陆基督教状况的指责,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自1980年起大陆共发行印刷了圣经1,800万册;近十多年来已有3,200神学生毕业,目前在读神学生共1,296人。

    7月22日 美国国务院发表世界宗教报告,指责中国限制宗教自由并扣押河南教会领袖。

    9月 《天风》杂志发表《吴耀宗先生不容诬蔑》的评论员文章,点名批评香港建道学院梁家麟博士的《吴耀宗三论》一书。

    10月16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白皮书强调宗教事务及团体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反对藉宗教干涉内政,并称无人因信教被惩处,政府不干涉团体内部事务。

    10月17日 云南有一著名家庭教会领袖被补。四个月后才被释放。

    11月4日 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韩文藻发表《致海外中国教会朋友们的公开信》,指责美国南浸会国际差传部对中国采取“双轨策略”,在中国大陆从事“传教活动”。

    11月5日 大陆爱德基金会在其出版物《Annity News Service》上报导大陆有基督徒1,000-1,400万,牧师1,500名,其他全职教会事奉人员16,500人。

    1998年 2月 国务院宗教局长叶小文和中国基协会长韩文藻及中国三自会秘书长邓福村,应葛培理邀请到美国访问。在此期间三位美国宗袖应江泽民的邀请受克林顿指派访问中国大陆。

    3月 中国自三会出版记念丁光训九十岁诞生神学集。

    丁光训在人明日报发表文章指责年轻传道人及神学院强调和传讲基督再回来的资讯。

    4月 温州有一家庭教会领袖因“在外地从事宗教活动”被抄家并扣留审问。后罚款二万元释放。

    7月 美国克林顿总统访华,并在北京崇文门教堂作礼拜。

    北京家庭教会领袖袁相忱在一租用会场为信徒公开施洗而被捕。

    12月26日 深圳有五百基督徒聚集庆祝圣诞节,在讲道中被公安围捕。一百一十人被登记,五位领袖被捉去问话并限制活动。

    1999年 1月 陕西省多位家庭教会领袖因“有组织的宗教活动”而被捕。

    5月 三自会要求各省教会领导人和教牧同工应着丁光训的思想路线再学习,并表态神学立场。多位神学院老师和学生离去。

    7月28日 中国政府宣布“法轮功”为非法组织,是邪教,并全国捕捉法轮功领袖和禁止信徒练功。预计有数万人被捕,多数被审问和罚款,然后放人。至九九年十二月止,香港星岛日报报告预计有三千七百多人被送往劳改营接受思想改造。

    7月 香港多份报纸报导一位多次被禁止到北京去的外省天主教神父到北京主领弥撒后被发现打死,尸体被丢弃街上。

    8月 河南省有八位家庭教会领袖在聚会时被捕。

    10月 吉林省一位家庭教会领袖因私下印刷属灵书籍被补,被监九个月,后交还罚款三万八千元得释放。

    11月 全国进行第二轮打击法轮功活动。

    11月 山东省有一家庭聚会点在聚会时,公安派三辆卡车把八十多位信徒载走。以对付法轮功邪教手法,每人罚款二百至六百元才放人。即使三自教会派代表来求情说这些信徒是基督教徒,还是无法解决,必须罚款才放人。

    2000年 7月 河南方城灵恩派教会一百卅多人被公安拘补。后来继续拘留一百零八人,其中有三位是台湾去的信徒。